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父亲

这是一篇应新加坡《佛友资讯》编辑钟鸣仁者配合父亲节专辑的邀约而写的稿件,回首前程,父亲对我的影响很深,范围也很广,检视自己曾发表过的一些习作时,发现自己经常都会不敬意地提起父亲对自己教诲过的种种…

父亲-- 黄威南

每一次,当「父亲」这个字眼从父亲的口中发出来时,我就会受到深深的、深深的感动。父亲十一岁丧父,从此辍学当起「小当家」,今天能演讲、写文章及撰词作曲,完全是在遭人讥笑及冷嘲热讽的困境中自学而来。我深深的感到:虽然幼小失去父亲,但是祖父短暂一生的言教、身教却一生伴随着他,指引着他;「扬名声,显父 母」,不让父母因为自己「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古训遗风保护着他,让他在人生路途中一直都能够安忍於贫穷困苦及种种生活磨练中,洁身自爱, 好学不倦;至今已经七十多岁,仍然创作佛曲不断,每周定期为同修演讲学佛心得,风雨不改。

这可说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孝亲的力量,孝亲的护佑,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一次祖父忌日,父亲带着我这位家族中的长孙,顶着烈 日,快步地赶回老家,然后小小的我就和叔叔、姑姑们一起跪在祖屋门前的沙地上,热辣辣的感觉上下侵袭,我却在听不太懂的客家「斋姑」诵念的客语佛教经文声 中,以及身旁父亲一脸严肃、感伤及庄重的身体语言中感受到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气氛,定跪在地上不敢乱动。

火烧纸屋时,炎热的感觉更甚!大家都闪在旁边的树荫躲避,父亲却长跪不起,我自也是一动都 不敢动,沉默感受到那一份父子连心:从祖父到父亲,再深入我内心的一份属于家族的血脉连心,一份身为长子、长孙的使命感,在懵懵懂懂之间,缓缓地流入了我 的内心…让我知道: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纵使天涯路远,时间再久,父母的影响是永远存在的,父母留在子女心上、身上的印记是永远清晰的!

自小到大,父亲无数次不厌其烦地向我叙说着祖父的为人,以及他为帮助朋友却不幸将自己陷入 贫困之中,最后得病离开人间,出席的朋友竟然只有寥寥三人的往事;今年清明扫墓时大姑告诉我:祖父去世后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即匆匆埋葬了。前几年,有缘 结识一位留法画家,并到他在马六甲的画室兼住宅的古老大屋中拜访,后来回家向父亲报告时,才知道:那间老屋正是当年父亲童年时追随祖父「打白铁」,讨生活 的地方。景物依稀,人事已非,祖父去世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但是祖父的身影和影响却自小伴着我长大,连今年才第一次有机会随我前去墓前祭拜祖父母的太太慧祺 也因为长年听我的转述,而对两位她素未谋面的祖辈人物耳熟能详,站在他们墓前时,感觉到的是无比的亲切!

父亲对祖父念念不忘,每句话都萦绕於胸,时时在心的态度当然直接影响了我对父亲的态度:自 小,父亲会在家中客厅的一面黑板上写下一些古德佳言或他自己的人生心得,作为我们每周的家训。看电影回来后,父亲也会引述其中情节点出其中关于做人的体 会,印象最深的是看完「鸦片战争」这部影片回家后,父亲要脾气暴躁易怒的我在记事本上效法林则徐在书房挂着「制怒」匾额的做法,亲笔写下这两个字,教我一 生牢记,务必要改掉坏脾气。

谈到父亲,我们总是要联想起母亲,父母是一对的!只因他们结成了夫妻才有我们。父母平日总是出双入对,有了儿女就带着儿女一起,夫唱妇随,影响了我:时时刻刻,身旁总是带着慧祺。

陈海量居士所撰著的《建设佛化家庭》中引《无量寿经》经句:「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爱敬,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相和,无相违戾。」并遵此「父子无相违戾」的宗旨,于其书中述〈至情篇〉。

《六度集经》中,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 步。」孝亲为佛行,的无疑义。《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中,「佛言:若善女人,供养父母,奉事夫主,瞩视儿息,亦名净行。」《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优婆塞受 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世尊教诲:「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 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上三者世称「净业三福」或「净因三要」,可谓一切诸佛成佛的正因、基础,即 基于佛在此经中的开示:「…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孝亲为佛子修行之根基,自佛陀的金口亲言中清楚、明白地说出。可见孝亲是佛陀 所重视的教育重点,是学佛人必须履践的基础德行。

为什么呢?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众生拔苦与乐是佛子的本分事业,若是对历尽千 辛万苦来养育我们,在我们襁褓时期无依无助之时保护、照顾我们的父母都可以不在乎他们的苦乐,长大后又怎可能真正爱妻、爱子,尽忠报国,爱护朋友、同事及 周遭其他的生命?纵使样子或形式上好像做到了,那也只是利之所驱,虚有其表,恐怕败絮其中。

从父亲,我们应当想到母亲,那是他最爱的人。从母亲,我们想到兄弟,那是父母最疼惜、最钟 爱的人;从父母,我们想到祖父母,乃至远祖,那是父母所思念、所景仰的人…因为孝亲,我们尽责爱惜妻小,因为我们不可以堕了父亲作为一个「好男人」的好样 子,我们因为体谅母亲身为女人的苦处:相夫教子、生儿育女,做家务,甚至工作、家庭两头忙…所以更加懂得疼惜、关怀妻子。父子之间没有代沟,婆媳之间岂有 斗争?现代竞争文化污染了我们的起心动念,所谓「自我意识」,所谓「活出自我的个性」…说穿了,就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佛法叫「我执」,普通白话叫「自 私」!因为自私,所以人与人之间才会有代沟、有对立,引发的是冲突、纷争…

中国古代童蒙守则《弟子规》云:「事诸父(母),如事父(母)」,佛法说:「一切男人为我 父,一切女人为我母」。藏传佛教中有「一切如母众生」的说法;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头一句即教我们「礼敬诸佛」。谁是佛呢?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 智慧德相」,皆有佛性。「未成佛门龙象,先当众生马牛」,我们应当要服务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恭敬成就一切众生的善心善念,庄严他们的修行功德,这是 菩萨的修行之路,成佛之道。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未能做到孝顺,这一切可谈何容易?

所以孝敬父母,当然也应孝敬自己父母的兄弟,如叔叔、伯伯及姑舅等;推而广之,对父亲的朋 友,乃至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结婚之后,岳父岳母是我们的父母,太太的兄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亦然,侄儿、外甥亦然,一切亲眷完全包括。对同事、对兄弟 的亲家,逐步开展到对所有人…如此学佛人口中常说的「普度众生」才有实践的可能,才有付诸实行的可能:从孝亲开始,从幼小开始,从家庭这个小单位开始,已 经做的继续努力,未开始做的赶快补做;做不好的,奋力改进,将佛法的五戒、十善,六度、六和,落实在家庭生活、落实在办公室内,在街头、在茶室、在地铁站 中,在无人看见的自己卧房中——在这一切现代人的行住坐卧之中,落实佛陀对我们的生活教诫,既保护、利益了自己,也保护、利益了他人。

父亲节,是一个提醒我们的日子,在我眼中:父亲节,和母亲节一样,应该是「双亲节」,也应 该是「亲人节」,亦是夫妻一起孝顺双方父母,承事众生,快乐的修行学佛,欢喜地学做好人、完人的「情人节」…当然也应是「人人不独亲其亲节」。如此,从孝顺自己父母开始,向自己父母学习开始,对自己父母报恩开始,我们学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做好父母,当好公民、好员工,依佛陀的教诲修正调整自己、改善自 己、圆满自己,以此庄严这个于我们有恩的娑婆世界、报答一切于我们有恩的众生,稳健地走在这一条由人成佛的道路。愿共勉之!

0 评论:

天涯若比邻

About This Blog

博客内容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Blogger Theme II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